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526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326篇
综合类   75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沿海钢结构设施的防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沿海钢结构设施的腐蚀情况及目前常用防腐涂料的性能,优选了3种重防腐涂料——环氧富锌底漆、环氧玻璃鳞片中间漆、聚氨酯面漆。讨论了环氧树脂、锌粉、玻璃鳞片、聚氨酯改性树脂的选择方法,并提出了适合涂料涂装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2.
杭瑞国家公路凤凰至大兴(湘黔界)K0+500~K5+000段穿越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奇梁洞景区。为分析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奇梁洞地质遗迹影响程度,预测施工过程中爆破震动和项目建成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对地质遗迹造成的危害,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遗迹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奇梁洞地质遗迹保护审批依据,防止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法律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分为主动后评价和责成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阶段,运行负荷会达到设计符合的75%以上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程序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和报告编制阶段,各阶段均有后评价独特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据此以污水处理厂后评价为例,沿着评价程序的这一主线,详细介绍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4.
详细介绍了国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管理经验,分析了英国、美国、法国和荷兰等典型管理模式的特点,阐述了中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历程,调研了目前国内并存的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委托运营、DBO(设计-建设-运营)、特许经营、股权转让、合资合作、完全私有化、用户和社区资助等模式并逐一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尽量慎重考虑涉及产权的特许经营模式,着力推广DBO模式。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nergy and carbon balance of two residential house alternatives; a typical wood frame home using more conventional materials (brick cladding, vinyl windows, asphalt shingles, and fibreglass insulation) and a similar wood frame house that also maximizes wood use throughout (cedar shingles and siding, wood windows, and cellulose insulation) in place of the more typical materials used – a wood-intensive house. Carbon emission and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balance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two homes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total of three subsystems: (1) forest harvesting and regeneration; (2) cradle-to-gate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replacement effects over a 100-year service life; and (3) end-of-life effects – landfilling with methane capture and combustion or recovery of biomass for energy production.The net carbon balance of the wood-intensive house showed a complete offset of the manufacturing emissions by the credit given to the system for forest re-growth. Including landfill methane emissions, the wood-intensive life cycle yielded 20 tons of CO2e emissions compared to 72 tons for the typical house. The wood-intensive home's life cycle also consumed only 45% of the fossil fuels used in the typical house.Diverting wood materials from the landfill at the end of life improved the life cycle balances of both the typical and wood-intensive houses. The carbon balance of the wood-intensive house was 5.2 tons of CO2e permanently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a net carbon sink) as compared to 63.4 of total CO2e emissions for the typical house. Substitution of wood fuel for natural gas and coal in electricity production led to a net energy balance of the wood-intensive house that was nearly neutral, 87.1 GJ energy use, 88% lower than the scenario in which the materials were landfilled.Allocating biomass gener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forest on an economic basis as opposed to a mass basi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life cycle balances of both houses. Employing an economic allocation method to the forest leads to 3–5 times greater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ossil fuel substitution attributable to the house, which is doubled in forestry regimes that remove stumps and slash as fuel. Thus, wood use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arbon footprint for a house up to the point of occupancy and even offset a portion of heating and cooling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wood-intensive house is energy and carbon neutral for 34–68 years in Ottawa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net carbon sink and energy producer in a more temperate climate like San Francisco.  相似文献   
26.
车辆限行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刚  李钢  秦建平  樊守彬  黄玉虎  聂磊 《环境科学》2009,30(5):1528-1532
采用降尘法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进行连续监测,通过限行之前和限行期间数据分析,研究了“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机动车交通限行措施对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消减情况、道路和施工扬尘对北京大气环境颗粒物的贡献率、道路和施工扬尘源占本地颗粒物排放总量的比重.结果表明,车辆限行措施对降低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效果明显;环路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d降尘量平均值为0.81和0.59 g·(m2·d)-1,主干道和次干道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1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 d降尘量平均值为0.54和0.58 g·(m2·d)-1,道路降尘量下降了60%~70%;限行期间民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15 g·(m2·d)-1,限行期间公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1.06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55 g·(m2·d)-1,施工降尘下降30%~47%;道路和施工扬尘是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PM10的贡献率为21%~36%;当本地污染源PM10排放量占环境总量的50%和70%时,道路和施工扬尘PM10排放量分别占本地污染源的42%~72%和30%~51%.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社会生态化。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内容和对策。  相似文献   
28.
建筑废弃物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实行简单填埋,不仅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耗费政府大量财力。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创新招标方式,公开出让特许经营权,引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综合再利用的一些做法,同时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9.
生态城市是新世纪人类理想的居住模式,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环境承载力、人口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以及其他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呼和浩特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及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0.
叙述了云南省环保热线系统的总体设计,集成的先进技术,预期目标和建设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